本文目录一览:
- 〖壹〗、井中物探
- 〖贰〗、防震减灾知识试题
- 〖叁〗、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地震磁力重力仪器
- 〖肆〗、杭州地磁台台站简史
- 〖伍〗、调查方法及其设备
- 〖陆〗、什么是前兆观测?
- 〖柒〗、京核鑫隆磁力仪
- 〖捌〗、浅谈磁法勘探
井中物探
〖壹〗、井中物探,或称钻井(钻孔)地球物理勘查,是指把接收传感器下到钻井中采集有关物理量数据,从而获得钻井周围某些待查隐伏目标有用信息的各种物探方法。 和前述测井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井中物探的勘查范围是钻井四周、钻井之间或钻井下方的较大空间。
〖贰〗、钻孔摄像技术的前身是井中物探技术。由于通过井中物探可获取井壁四周和钻孔底部的信息,是发现井旁或井底盲矿的重要辅助手段,所以该技术在石油天然气钻井及部分固体矿产勘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井中物探包括井中磁测、井中瞬变电磁法、井中激发极化法和井中充电法等方法。
〖叁〗、井中物探方法主要基于电位、重磁位场畸变响应、电磁感应现象和波动传播原理进行研究,包括井中自然电位法、井中电阻率和激发极化法、井中磁测法、井中重力法、井中低频电磁法、井中脉冲瞬变电磁法、单孔或跨孔地震法、单孔或跨孔电磁波法、井中声波法等。
防震减灾知识试题
发生火灾时朝顺风得地方跑,发生泥石流往山下跑(W )《防震减灾常识》测试题答案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地震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
单项选取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年_b___为我国“防灾减灾日”。 A. 4月20日 B. 5月12日 C. 7月15日 D. 9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_c___起施行。
年“中国人保-全国防灾减灾知识大赛”书面竞赛试题判断题(每题1分,共40题) 灾害是指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破坏性影响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
学习防震救灾应用小知识。防震救灾知识竞赛试题。防震救灾宣传片活动过程:教师揭题:2008年5月12日,一声撕心裂肺的巨响,一场催肝断肠的灾难,降临在泱泱巴蜀。顿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爱的潮水一浪胜过一浪地涌向巴蜀大地,温暖着灾区人民的的心。
电力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供排水设施。通过查询百度题库了解到,题目以下哪些属于生命线工程()A.电力设施。B.交通设施。C.通讯设施。D.供排水设施。答案是A,B,C,D,所以是电力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供排水设施。温馨提示:本题试卷出自全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地震磁力重力仪器
〖壹〗、BKD-2A宽频带地震计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六研究室,即地球物理与观测技术研究室成功研制的新一代地震计。该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和独特的优势,如设计工艺、三分量一致性和小型化等。已在多次流动观测中体现出优良的性能,获得了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已推广应用150余套。
〖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下属的郑州基础工程勘察研究院地震工程中心,拥有先进的地震探测设备,旨在提升地震监测与研究的精确性。其中,他们的仪器装备阵容强大,包括:ES-2401型号的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仪,它具备出色的灵敏度和数据解析能力,能够捕捉到地壳微小的震动变化,为地震预警和分析提供关键数据。
〖叁〗、地震仪的发明归功于张衡。在东汉时期,张衡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虽然这台仪器并不符合现代地震仪的严格定义,但其设计理念与现代地震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事实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所认可。
〖肆〗、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冯锐在《物理》期刊上发表论文,提出用“悬垂摆技术”改进地动仪,这种新设计在实验室检测中表现出色,能够准确对地震的破坏性横波作出反应。尽管如此,新版地动仪并不能监测所有类型的地震,因为地震的距离和震源深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监测效果。
〖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起源于1955年,作为中国地震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从事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的科研机构。该中心隶属于中国地震局,致力于深层与浅层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前沿工作。
杭州地磁台台站简史
〖壹〗、杭州植物园地震台(代码HZC,编码29002)隶属于浙江省地震局,是省级前兆专业地震台站。该台站设有地磁和电磁波两个观测项目。其中地磁观测项目为国家二类地磁台,成立于1980年,于2000年10月实施“九五”数字化改造,实现数字记录与模拟记录同步运行。
〖贰〗、位于浙江省的杭州老和山地震台(HAZ,编码33001),作为省级专业地震观测站点,隶属于浙江省地震局。其地磁观测任务在某个时期被迁移至杭州植物园,那里设立了杭州植物园地磁观测站。原有的测震观测项目则进行了革新,改用遥测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省地震局设在杭州的地震传输台。
〖叁〗、磁暴现象的研究简史如下: 19世纪30年代,C.F.高斯和韦伯在建立地磁台站之初,便发现了地磁场存在微小的起伏变化。1847年,地磁台开始进行连续的照相记录。 1859年9月1日,英国人卡林顿在观察太阳黑子时,首次用肉眼发现了太阳耀斑。第二天,地磁台记录到了700纳特的强磁暴。
〖肆〗、研究简史 19世纪 30年代 C.F.高斯和韦伯建立地磁台站之初,就发现了地磁场经常有微小的起伏变化。1847年,地磁台开始有连续的照相记录。1859年9月1日,英国人卡林顿在观察太阳黑子时,用肉眼首先发现了太阳耀斑。第二天,地磁台记录到 700纳特的强磁暴。这个偶然的发现和巧合,使人们认识到磁暴与太阳耀斑有关。
〖伍〗、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山西省科委联合选址,确定建立太原地震台,并于1970年建成投入观测。1972年,根据监测工作需要,太原地震台升格为国家基准地震台。1979年,太原地震台在武家寨村建成地磁台。2006年,太原地震台入选科技部地球科学野外观测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调查方法及其设备
重力、磁力测量及其仪器设备 重力、磁力测量往往在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的初期进行,其目的是了解调查区域的构造特征、岩浆活动以及海底地形、地貌变化的控制因素。
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直接参与到所研究的社会群体中,以成员的身份观察和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互动和文化活动。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深刻的洞察力,但要求研究者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访谈法: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研究者可以获取更为详细和个性化的信息。
网络调查法 网络调查法是利用Inter 的交互式信息沟通渠道来搜集有关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 这种资料搜集方法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在网上直接用问卷进行调查,二是通过网络来搜集统计调查中的一些二手资料。
什么是前兆观测?
简单地说,地震前兆就是能预示地震发生的征兆,它包括微观和宏观两大类。地震在发生前有一个孕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这些异常现象就是地震前兆。同一异常现象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出现这些异常现象不一定有地震发生。但一般来说大的地震发生前,可能会有地震异常出现。
地震前兆观测: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例如地表变形、地磁场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等,这些变化可能是地震发生前的信号。通过观测这些前兆信号,可以进行地震预测。地震活动规律分析:通过对地震历史记录和地震活动规律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地震前兆观测:根据地震前兆监测设施所提供的资料,经过一定的处理,提取异常,预报地震。常见的前兆监测手段有:地下水观测、地形变观测、电磁场观测等。
为了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需要构建广泛覆盖的地震观测网络,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地震现象通过地震仪记录,早期如张衡的候风地动仪,现代地震仪则采用电子技术,如海底地震仪和深井地震仪,许多台站已实现自动化遥测,如中国四川省的现代化遥测地震台网。
常山地震前兆观测台,坐落于浙江省萧山—球川断裂带旁的常山天马镇季村,是专门负责监测地壳连续变化的站点。其核心任务在于通过在地下钻取直径超过150毫米的“井”,将传感器部署在距地面约30米的井下,以捕捉地下岩石承受压力变化的动态信息。
京核鑫隆磁力仪
G856F高精度智能质子磁力仪是北京市京核鑫隆科技中心专业生产的高精度质子磁力仪,是公司主要技术人员十多年生产和研究同类磁力仪经验的结晶,是如今世界国内先进的质子磁力仪。它吸收了国外同类仪器的先进经验,重新创新出的新型仪器。
浅谈磁法勘探
〖壹〗、在矿床普查、勘探中,磁法常常与其他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配合使用,如:布格重力、电阻率法、自电(SP)、激发极化法(IP)、电磁法(TEM、CSAMT)、地震法和各种地下物探方法(包括井中物探和坑道物探)等。
〖贰〗、按工作条件分为井下物探(测井)和地面物探;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
〖叁〗、根据新标准,建议将各类相关野外质量检查记录归入对应类别。如:野外地质填图质量检查卡片应归入野外地质观察类,磁法、重力等物探方法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的质量检查记录归入仪器记录及动态资料类。
标签: 磁通门地震监测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